本報記者 譚倫 廣州報道
在經歷過去三年全球LCD/OLED電視出貨量的下降后,全球顯示產業似乎呈現出疲軟態勢。《中國經營報》記者在5月8日廣州舉行的2023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大會上獲悉,2018年全球LCD/OLED電視機出貨量一度接近3億臺,且預計銷量處于上升趨勢,但隨著疫情及地緣動蕩的因素影響,2019~2022年,全球電視出貨量逐年下降,到2022年,全球電視整機銷量降至2.03億臺。
不過,與此趨勢相反,全球LCD/OLED電視面板總面積卻在2018~2021年呈現出持續增長勢頭。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文華在本次大會上指出,這得益于8K為代表的超高清發展帶動的電視大尺寸化趨勢。
【資料圖】
丁文華表示,全球超高清產業于2018年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期,但由于2022年出現了20年來的首次電視面板總面積下降,因此,這表明當前全球超高清產業整體進入到了平穩發展的階段。
作為這一趨勢的注解,近年來中國市場超高清產業的增長顯然更具代表性。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在本次大會上介紹,過去一年,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規模實現快速增長,4K/8K電視機出貨占比超過70%,“5G+8K”內容制播能力全球領先,超高清內容和頻道不斷充實。截至今年3月,我國已經開通8個4K頻道、2個8K頻道,高清頻道數量超過千個。
記者在本次大會上看到,從以芯片、顯示終端,內容提供商到運營商,我國已經形成了上下游較為完整的超高清自主產業鏈。
雖然發展前景向好,但丁文華在會上同時指出,目前機頂盒和內容端仍是超高清產業發展的兩大制約因素。
丁文華援引統計數據指出,目前我國近50%的有線電視用戶、約96%的直播星用戶仍然使用標清機頂盒。“這與市場主流出貨的電視機具備能力不相適配。”他表示。
另一方面,內容供應不足的短板顯然極大限制了目前的產業推進。“主要問題還是制作成本,以及市場中存在大量偽4K內容。”丁文華指出,這使得2K內容依舊占據主流,消費者難以享受超高清帶來的質量與體驗提升。
此外,丁文華補充強調,高清4K/8K內容缺乏內容保護能力,導致內容流失風險進一步壓縮供給側生產意愿。
對此,記者在本次會上了解到,我國已經開始針對性地補足超高清產業內容側的短板。以內容制作為例,在本次大會期間,國家大劇院推出的8K話劇影像作品《林則徐》在廣州舉行首映,這也是我國首部采用8K超高清技術拍攝完成的話劇影像。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宮吉成向記者介紹稱,《林則徐》的推出,標志目前超高清拍攝技術已經通過了驗證,未來國家大劇院還會推出更多類似作品。
而在超高清內容分發方面,據丁文華介紹,目前我國網絡建設已經滿足4K/8K分發要求。從廣播傳輸來看,廣播電視網絡可有效支撐4K/8K內容分發。從固網傳輸來看,2022年三大運營商固網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5.9億戶,其中農村1.76億戶。從無線傳輸來看,5G、WIFI6為4K/8K和VR內容移動化傳播提供千兆分發寬帶。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朱詠雷在本次大會上表示,未來總局將促進產學研用各方優勢互補,圍繞新場景、新業態、新應用開展合作。推進超高清視頻、高清視聽技術在教育、文化、醫療、公共安全等產業領域的應用,形成與各行各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探索5G+4K、5G+8K超高清視頻更廣泛進入日常生活場景。
(編輯:張靖超 校對:顏京寧)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