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從前十跌出百強,卷土重來的復地如何穿越地產周期?|尋找地產新動能

2023-08-24 18:40:51       來源:鈦媒體APP

【編者注:房地產行業劇烈調整下,也有房企逆流而上。鈦媒體國際智庫推出“尋找地產新動能”專題,意在為行業挖掘亮點,為企業提供鏡鑒。此前我們分析了通過城市深耕及產品口碑的逆勢而上的房企代表——偉星房產;本期我們來探尋下前瞻性轉型成效凸顯的民營房企——復地集團,是如何穿越地產周期的?!?/p>


(相關資料圖)

從前十跌出百強,得失自有時間評判

據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1994年的復地,是國內很早入局地產行業的企業之一,隸屬于復星集團旗下。曾在2004年成為第二家在中國香港上市的內陸房企,銷售規模排在全國前十,地產版圖從上海擴張至環渤海經濟圈。

不過,受制于港交所的嚴格管控,復地未能接入母公司復星國際的資源,股價長期被低估,上市反而成為發展的掣肘。2011年初,復星國際以22億港元實現了對復地的私有化。這也成為了創始人郭廣昌收縮地產業務重要的分水嶺,在復地官網上,2011年被定義為“復地開啟發展新里程”。 2018年,借道豫園股份重返A股的復地,反而繼續停滯不前。

經過房地產行業多輪的洗牌,據克而瑞房企銷售金額榜單,2019年復地甚至已經跌出了百強,位列第103位。這其中的緣由何在呢?

1.母公司復星的戰略問題下,地產板塊被逐漸邊緣化

2011年-2016年期間,復地集團先后經歷了5次換帥,范偉、張華、汪群斌、陳志華,直至現任龔平。在外界看來,這表現出傳統的開發模式可能和復星集團的投資思路沖突。

根據資料顯示,復星集團近年來持續加碼醫藥、保險等領域的投資布局,2020年以來又轉向收購金徽酒、策源股份,增資化妝品公司等,地產業務在整個復星體系中已被邊緣化。在郭廣昌“成為一家具有全球能力的地產投資集團”的愿景下,地產板塊業務規模的擴張更多依賴于海外收購物業,擅長資本運作的復星,在戰略問題下,也在不斷收縮地產業務。

2.意識到”三高“擴張之計不長久,另辟蹊徑,轉換產城融合策略

復地意識到了當時行業“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的擴張模式不靠譜,而是選擇另辟蹊徑,開始轉向了產城融合的策略,也就是“蜂巢城市計劃”。而該計劃里復地的核心產品就是寫字樓和酒店,這也使得項目開發周期長,去化周期和難度加大。

在當時高周轉取勝的年代,這樣的開發模式無異于給自己套上了枷鎖,復地不溫不火地發展,在行業內的聲音越來越弱,直至跌出百強,這也給當時地產板塊戰略的正確性打上了“?”。

3.拿地策略只有勾地一種,遠離招拍掛的喧囂

不僅如此,復地拿地方式非常單一,只有勾地一種。要知道,土地儲備可是房企重要的生命線,這也讓其與房地產黃金發展時期失之交臂,昔日與復地集團體量相當的房企,紛紛開啟狂飆突進模式,年銷售跨過千億,將復地集團遠遠甩在身后。而于此同時,很多名不經傳的房企也彎道超車。

據克而瑞統計,2011年至2016年,在各大房企順勢迅猛拿地擴張,復地卻呈現出斷崖式下跌,從2011年的379萬平方米逐年下滑,直至2015年不足80萬平方米。不過遠離了當時喧囂的招拍掛市場,如今也是其也理所當然的活下來的緣由之一。

逆勢重回百強,復地如何穿越地產周期?

時隔3年,又逆勢重回百強。2023年1-7月復地以全口徑銷售額111.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超2成,位列房企第74位,已連續兩年實現增長,較2021年躍升57位。在房地產行業下行周期下,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數據來源:克而瑞房企全口徑銷額榜單,鈦媒體整理

1.前瞻10年轉型布局,探索迭代“蜂巢模式”

其實早在2013年,復地意識到了當時行業高地價、高成本、高房價之憂。復地的邏輯是,在城市化進程2.0中,產是核心,房是配套。以“產城融合”為理念的全新模式——蜂巢模式應運而生,前瞻性的布局產業。復地提出“蜂巢城市”的理念,核心是圍繞城市發展的產業升級需求,依托復星全球產業布局,以產業思維為支撐,提供多元化、多形態、多層次的定制化產業解決方案——蜂巢模式。

在全國20余個城市圍繞文旅、科創、金融、健康、文化等五大賽道。其實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復星蜂巢打造了許多城市的地標,例如:長沙復地濱江金融中心,這座金融蜂巢位于湖南金融中心核心位置,緊密貼合湘江新區“2+3”特色產業布局;三亞的亞特蘭蒂斯已經被也被大家熟知,也是休閑旅游的度假新地標。

復地集團董事長唐冀寧表示,復地一直在探索“產、地、房”新模式,即地產和產業協同發展,產業投資和運營雙輪驅動的模式。進入2023年,正在進化“新蜂巢2.0”,也即“擁輕合重”的新業態。復地進化了產業基金和產業投資的能力,以產業基金為龍頭,通過輕資產能力的培養,驅動蜂巢項目的聚合流動和多重價值回報。

目前,已經與合肥市相關政府部門和在地企業,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生物醫藥產業,總部經濟及科創蜂巢項目,產業園招商運營等具體項目上展開合作。

2.依靠復星集團“多元生態”作為后盾

復地是最早提出“產城融合”的地產公司之一,依托復星集團,成為國內少數真正能夠將產業做實的房地產企業。復星集團旗下有著眾多產業企業,在快樂、健康、富足、智造等四大領域有著眾多產品線,且大多數在諸多行業中占據著各自的核心地位。

復地背靠復星集團的眾多產業,可以依托復星集團調配各方資源,這些產業資源入駐新開發業態之后,也能夠吸引更多的產業。這也是復地強大的后盾和的核心競爭力。

3.以產業帶動城市開發,在城市核心區域“聚焦標桿”

當前,許多城市都格外重視產業規劃與培育,因為只有將產業吸引過來,才能容納足夠多的就業人口,激活當地的經濟,創造稅收和消費,推動城市生長、更新和升級。

復地作為一家以產業研發和運營能力為驅動的地產開發企業,也是注意到了這一點,將復星旗下的多元產業優勢與土地開發結合在一起,用產業帶動城市開發。明確將在中心地段開發打造一座城市的核心地標,同時完成對周邊地區的輻射,進行周邊區域多種業態的開發:有高端辦公樓、商務中心、體驗式商業Mall、還有高檔住宅等,利用產業集聚形成規模效應。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地產本身的價值,不同業態的綜合開發,在財務上也能夠更好地搭配長短期的資金。

然而與專注房地產開發為主營業務的品牌房企相比,復地在開發建設、規劃設計、營銷招商等方面都還沒有很強的自我控制體系。而母公司復星集團更熱衷于多元化發展模式,因此也可能會導致復地發展緩慢。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房地產要探索新的發展模式。而后來的一系列會議和政策指引來看,也在逐步引導房地產企業的轉型,從而告別過去純粹單一的住宅開發模式,從城市更新、產城融合中,激活城市經濟、支持城市升級,探尋開發地產利潤之外的“第二增長曲線”。目前已經有房企紛紛轉型布局代建、產業、物業等行業。

當前房地產新周期來臨,過去“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三高模式難以為繼,房地產企業更需要具備前瞻性,積極探索轉型新模式。

想要穿越周期,除了具備前瞻性外,戰略制定也要有長期主義的核心,未來可能也會收獲有意想不到的成就。當然,每家公司的背景、優勢不同,也不一定要走一樣的路。立足自己的路徑摸索發展方向,相信時間會給出最好的答案。

關鍵詞: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