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顯示:七成受訪者愿參加個人養老金

2023-06-03 16:57:55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實習記者 楊雨萌

近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資管業協會”)發布《中國養老財富儲備調查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居民的財富儲備意識較強,七成受訪者愿意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近九成受訪者配置金融產品,其中,保險類產品是近一半受訪者持有最多的金融產品。

美好養老生活需要多個支柱多個層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老齡化挑戰日益嚴峻,公眾對養老問題的關注與日俱增,不同年齡段、不同收入區間、不同區域、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們都在不同程度地考慮養老財富的準備問題。總體上看,我國居民具有較強的財富儲備意識。

在受訪者當前所持有的金融產品中,綜合排名前三位的是銀行類產品、保險類產品、基金證券類產品。保險類產品是45.4%受訪者所持占比最高的金融產品。

基本養老保險的保障水平得到較高認可。受訪者對基本養老保險有著高預期和高依賴度,約93%退休人員和約88.1%未退休人員選擇基本養老保險作為退休后收入來源。

《報告》顯示,已退休受訪者更傾向于選擇銀行類產品作為收入來源補充;未退休受訪者以保險類產品作為收入來源補充的比例更高。

《報告》同時指出,隨著全民生活水平提高,對養老生活品質的追求不斷提升,滿足日益增長的美好養老生活需要的成本不斷攀升,基本養老保險壓力漸顯。64.3%受訪者認為,僅依靠基本養老保險較難甚至極難實現理想中的退休生活,該比例較2021年上升1.7個百分點;相較已退休受訪者,未退休受訪者的信心略顯不足。

從發展多支柱、多層次養老體系的角度看,大眾在慢慢接受基本養老保險保基本、多支柱共同支持美好養老生活的理念。

個人養老金參與熱情較高期待也高

除了基本養老保險、企(職)業年金等政策性養老金儲備外,額外進行養老儲備已成共識。《報告》顯示,85%受訪者認為需要在退休前額外儲備,以應對70歲后的醫護等需求。

2022年11月,個人養老金制度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但受訪者的了解程度有待提升。45%受訪者了解個人養老金制度;約40%受訪者僅聽說過該制度,但不了解;12%受訪者通過本次問卷調查第一次了解個人養老金制度;4%受訪者不了解也不關心該制度。相較于未退休受訪者,已退休受訪者更了解個人養老金制度:52%已退休受訪者了解政策,其中,12%非常了解。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顯示,71%受訪者愿意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40%受訪者表示政策試點落地后第一時間參加,24%受訪者選擇暫時觀望。相較于未退休受訪者,已退休受訪者、個體從業者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意愿更高。

隨著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實施,大眾對未來政策抱有更多期待。不論是已退休受訪者還是未退休受訪者,“加大稅收優惠或者財政補貼力度”“設置必要應急取出與補繳的配套機制”“建立方便大眾選擇的默認產品組合”“考慮以家庭為單位設置養老金,實現家庭稅收優惠/財政補貼共享”都是集中關心和反映的期許。

保險資管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近日表示,有必要綜合考慮個人養老金定位,不斷從運行機制、參與便捷性、可持續性以及產品與服務差異性等方面增加吸引力,維護個人養老金制度可持續發展。

養老儲備產品與服務需求:偏好保底收益

《報告》在養老儲備產品與服務方面總結了受訪者的需求:一是養老金融產品需求多元,六成以上受訪者偏好保底收益率;二是養老金融產品更需具備簡單易懂、公開透明以及可抵御長壽風險等特征;三是受訪者雖歡迎線上方式了解與選擇金融產品,但更偏向線下方式;四是近九成受訪者愿意接受專業人員提供的養老金融規劃服務;五是大部分受訪者希望了解國家養老金政策法規。

總體來看,基本養老保險備受關注,個人養老金政策還需宣傳;養老服務仍待擴面,社區養老呼聲最高。在基本養老保險方面,與上一年相同,大眾非常關注能領多少、如何計算、是否會延退、待遇能不能提高等。

在養老服務方面,大眾較集中關注社區養老和上門服務訴求,特別是對短期專業性服務呼聲最高,上門助潔、助浴、助餐、助醫成為關注重點。此外,老年生活無聊、缺乏安全感、擔心沒人陪伴、害怕不受關注等被多次提及。與上一年相同,大眾對子女陪伴、老年食堂、老年大學和豐富的社區活動充滿期待。

關鍵詞:
x 廣告
x 廣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