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對下監督指導工作成效顯著——
強化監督指導 提升審判質效
(資料圖)
成立4年時間,知識產權民事實體二審案件改判率16.6%,高于成立前的10.6%;調撤率達到36.7%,高于全國同期民事二審案件水平……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下稱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公布對下監督指導最新成果,受到了業界廣泛關注。
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前4年知識產權民事實體二審案件改判率由成立前的10.6%提升至16.6%。
“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大法官研討班明確提出,要落實上級法院監督指導責任,發揮上級法院‘統’的優勢,優化上訴、申訴案件審理中的上下一體銜接機制,用好提級管轄、再審提審工作機制。通過辦理更具典型意義的二審、再審、提級管轄案件,統一裁判尺度、總結司法經驗、加強對下監督指導?!弊罡叻ㄔ褐R產權法庭分黨組副書記、副庭長郃中林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介紹,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第一時間認真學習全國大法官研討班精神,抓緊貫徹落實,以更好統一全國裁判標準、整體提升條線審判效能、打造一流專業審判隊伍為目標,不斷改進完善對下業務指導,從推動實質解紛出發,關注糾紛解決全過程、各環節。
注重裁判規則指引
裁判規則是統一裁判標準、提升審判能力的基礎保障。為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目標,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不僅從前四年審結的1.1萬余起案件中精選200個典型案例,提煉出216條裁判要旨并公開發布,更為重要的是,借助科技手段打造了國內首個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裁判規則庫,分級分類面向條線法院開放使用。
郃中林介紹,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自成立伊始,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推進規則庫搭建工作,用時一年建成“知己”裁判規則庫。伴隨著審判業務的發展和條線法院需求的增長,該裁判規則庫目前已形成“知己”“知彼”和“信息交流平臺”三大板塊,分類精選集成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作出的具有指導意義的裁判文書、裁判規則和國內外典型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例,涵蓋各類案件涉及的重要法律問題以及域外重要法律動態等。截至目前,裁判規則庫已編輯上傳裁判規則、典型案例、發改分析、辦案提示等各類數據7000余條,為條線法院提供了豐富的技術類知識產權和反壟斷案件審判資源。
裁判規則庫的上線與應用,是統一技術類知識產權和反壟斷案件裁判標準的重要舉措和提高有關案件審判質效的有力保障。實踐證明,裁判規則庫以已有規則為標尺,有效避免了裁判結果的矛盾沖突,逐漸成為輔助法官審理未決案件的一面“鏡子”。
強化案件分析指導
“發改案件”主要是指二審法院發現一審法院在認定事實、法律適用等方面存在錯誤而依法發回重審或者改判的案件,既是對一審法院的直接監督糾錯,也是上級法院對下業務指導的重要抓手。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作為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構,統一受理全國范圍內技術類知識產權和反壟斷二審案件,自成立以來,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發改案件”指導工作。
加強理念指導,保證案件質量。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在審判工作中切實踐行“有利保護、有力保護、有效保護、高效保護、重點保護、平等保護、誠信保護、協同保護”八項理念,對存在事實認定或者法律適用問題從而未能體現上述保護理念的案件予以及時糾偏。比如,在“蜜胺”發明專利及技術秘密侵權兩起案件中,經認真研究分析和多次專業法官會議討論,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認定各被告構成共同侵權,改判連帶賠償權利人合計2.18億元,同時責令被告限期以包括但不限于拆除的方式銷毀使用專利方法和技術秘密的大型生產線。這是目前人民法院針對同一工程項目判賠額最高的知識產權侵權案件,彰顯了人民法院切實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和對各類企業平等保護的堅定態度。
完善配套工作機制,豐富“發改案件”指導方式。每年集中對“發改案件”逐案分析、分類解讀、專門培訓,前三年共形成42萬余字的發改分析報告并下發條線法院;搭建面向全國條線審判人員的“知識產權法庭裁判大家談”平臺,進行個案“解剖麻雀式”深入指導等。
堅持能改不發,提升兩審質效。案件發回重審后,一審法院將重新組成合議庭適用一審程序重新審理,客觀上延長了訴訟程序時間。為切實履行職責,兼顧程序效率,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在自身人少案多的情況下,堅持能直接改判就不發回重審的辦案原則,促進實質解紛。
截至今年6月底,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受理案件1.59萬余件,其中已審結案件1.31萬余件。
“截至今年6月底,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共受理案件1.59萬余件、審結1.31萬余件。與成立前相比,辦案質效指標呈現出‘兩升兩降’特點(改判率和調撤率上升,發回重審率和申請再審率下降),同時二審裁判整體發改率已開始呈現出下降趨勢?!编A中林介紹,具體而言,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前4年知識產權民事實體案件改判率為16.6%,高于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成立前的10.6%,也高于全國同期民事案件;調撤率36.7%,高于全國同期民事二審案件水平;二審案件發回重審率1.7%,低于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成立前的2.5%;二審裁判整體發改率從2020年的14.6%降至2022年的13.5%。這說明,經過四年多運行,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效果日益顯現。
優化兩審程序銜接
一審和二審程序銜接是影響糾紛解決周期的一大堵點。在過去的四年半時間里,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致力于解決知識產權訴訟周期長的難題,努力優化條線兩審程序銜接機制,推進審判效率提升。
郃中林介紹,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主要從信息化賦能一二審程序銜接、持續優化審判流程管理方面加強一審和二審銜接。具體來說,在全國條線法院全面推行電子化上訴移送機制,大幅縮短上下級法院間案卷移送時間。截至目前,全國81家條線法院中有76家已打通電子移送技術路徑,今年上半年90%上訴案件實現電子化移送,平均在途時間由21天縮至1天。比如,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和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實現電子移送上訴案卷、電子反饋二審裁判文書后,上訴案卷流轉時間從15天至70天、退卷時間從7天至15天均壓縮至一鍵即時完成。
針對周期長難題,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積極探索實踐,審視研究每一個審判流程環節,為知識產權審判提速增效。實踐中,針對專利權人發起的專利民事侵權訴訟,被訴侵權人往往會提起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從而引發專利確權訴訟。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緊密銜接涉及同一專利的民事侵權訴訟程序和確權訴訟程序,盡可能實現有關案件在上訴階段協同裁判。
“下一步,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將進一步深入領會貫徹全國大法官研討班精神,認真落實能動司法、‘抓前端、治未病’、雙贏多贏共贏、案結事了政通人和的司法理念,持續改進完善對下監督指導工作,整體提升條線法院審判效能,有效服務保障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编A中林介紹。
地方聲音
自成立以來,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對地方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給予了有力指導,在地方法院中引起強烈反響。
錢光文
上海知識產權法院
知識產權綜合審判二庭庭長
上海知識產權法院認真貫徹最高人民法院有關技術類知識產權和反壟斷審判工作要求,認真學習研究有關案件審理思路和裁判理念,在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的指導下,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審判質效穩步提升,總體來說有以下感受:
首先是前端指導重點明確。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高度注重對類案審理思路的指導和統一,注重從下級法院收集相關典型案例和裁判文書進行分析評查。例如,某軟件公司在全國范圍內批量提起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侵權訴訟,為統一各地法院裁判尺度,法庭研究確定了該批案件的辦案思路和裁判標準,并在跟蹤評估案件發展趨勢以及整體情況的基礎上,對有關裁判指引適時作出調整和優化。
其次是答疑指導及時有效。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注重與下級法院的溝通交流,重視下級法院反映的案件審理中發現的問題及提出的意見建議,并及時作出回應;注重向下級法院分享業務學習資源,定期公布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裁判要旨和典型案例等。
再次是總結分析全面到位。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定期對全部“發改案件”進行數據深度分析和典型案例匯總分析,形成年度發改分析報告并下發,組織開展專題培訓研討。發改講評中,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會逐案講評,對審理中的普遍性問題進行指導等。
徐新
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
南京知識產權法庭庭長
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為提升全國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審判質效,開展了一系列的對下指導工作,構建起了有效的對下指導機制。作為技術類案件的一審法院,南京知識產權法庭感受頗深。
精心打造裁判規則庫平臺。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通過年度報告、裁判要旨將年度全國各類案例的相關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專項分析,形成可檢索適用的裁判要旨,這對審判質效的提升和人才培養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即便是審判新手或未參加年度發改講評的審判人員,即便是新成立的知識產權法庭,都可以通過裁判規則庫的案例、裁判規則進行即時學習,隨時掌握類型案件的審判方法。
切實強化類型化、關聯案件裁判指引。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通過對類型化、關聯案件的審判指導,一方面統一了一審法院的審理思路、裁判標準,優化了司法資源的配置;另一方面傳遞了對創新成果給予與創造性程度相當的保護的理念,讓更多的司法資源配置到創新性更強的成果保護上。
全面推進電子化上訴移送機制構建。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針對各地區法院、各級法院審判系統不盡全面兼容的問題,通過全國法院統一身份平臺率先在全國實現了技術類知識產權審判條線上訴卷宗的電子化移送,使上訴審理移送便捷化、數據化,有效提升了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的審判效率。
積極支持一審法院審判品牌建設。在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的指導下,南京知識產權法庭“強化種業振興司法保障工作經驗”入選全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第一批典型案例。在構建全國性的多元化技術事實查明機制基礎上,幫助南京知識產權法庭完善具備自身特色的專職技術調查官“南京模式”。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記者:姜旭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