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綜合實力雄厚,國內領先的科學服務一體化平臺型企業
泰坦科技是國內科學服務行業的領先企業,聚焦實驗室場景,創立以來產品和平臺持 續迭代。泰坦科技是國內少有的科學服務一體化平臺型企業(2022 年收入規模達 26 億元), 多品類的自主品牌和第三方代理產品/服務直達終端(自主營收占比從 2017 年的 51.2%增 長至 2022 年的 54.0%,直銷比例超過 90%);上市加速擴張服務區域,華東地區收入比 重逐漸下降(從 2017 年的 80%降低至 2022 年的 71%)成為輻射全中國的自主科技創新 “賣水者”;以掌握終端客戶需求為起點驅動創新,高效實現新產品研發和進口替代。 公司累計服務超過 4 萬家客戶、超過 100 萬科研人員。公司業務支持眾多生物醫藥、 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企業的前沿研發,已經建立起高粘性、 高增長、全方位合作的客戶合作體系。
時至今日,泰坦科技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1)2007-2010 年——萌動初創期(自主品牌產品開發和運營): 華東理工 6 位大學 生創業,創立并運營了自主品牌 Adamas/阿達瑪斯高端試劑、TICHEM 特種化學品、 GENERAL-REAGENT 通用試劑,2009 年獲得 150 萬元天使投資,2010 年獲得 1500 萬 元風險投資,收入規模達到數千萬元。 2)2011-2014 年——探索成長期(一體化服務平臺的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2011 年核心產品、科研一站式服務信息化平臺“探索平臺”正式上線(信息系統基礎);2012 年成立?;奋囮牐ㄖ腔畚锪?1.0,倉儲物流服務基礎),并再次引入產業資本,完成公司股份制改革;2013 年完成新基地創新技術中心建設,已創立 5 個自主品牌(產品研發基 礎),收入規模過億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2015年至今——高速發展期(資本市場助力,平臺和產品不斷完善):2015 年公 司被評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業”,同年在新三板上市;2018 年國開行投資泰坦成為戰 略股東;2019 年,鐘鼎資本繼 2018年12月首次投資泰坦之后,再次完成過億元的戰略 投資。2015-2019年公司收入年均復合增速達到 44%,2019年收入超過10億元;2020 年 10 月公司登陸科創板。2022年8月,公司完成定增,募集資金 10.04 億元。此次定增 資金,公司主要用于:1. 泰坦生命科學總部園項目(7.74 億元)。2.補充流動資金(2.49 億元)。
深耕多年,公司通過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和提升體系化服務能力。公司自設立以 來,對標全球科學服務領域巨頭賽默飛(ThermoFisher)的運營模式,通過持續的前沿領 域技術研究、標準制定、創新研發、應用研究、產品設計跨界融合、質量控制技術研究, 持續不斷的提供具備競爭力的產品,保持產品迭代升級,形成具備自主創新研發能力的核 心戰略。截至 2022 年年底,公司上線產品 SKU 超過 500 萬。通過行業基礎設施(電商平 臺、管理云和研發云、智能化供應鏈和倉儲物流)建設,打造和提升服務能力,有效打通 產品流、信息流、資金流和倉儲物流體系。
內外打通的信息化管理——公司自有 IT 團隊,既能開發內部系統,又能為客戶提供 專業信息化服務。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統,全面整合了公司產品研發、商品管理、采購管理、 OEM 制造、質量控制體系、倉儲物流管理、銷售管理、財務管理等流程,并進行持續優 化和完善,為決策提供及時支持。目前公司“探索平臺”、內部 ERP 系統數據完全打通, 是行業里少數幾家能夠將銷售平臺與內部業務流程融為一體的公司。
全生命周期產品質量控制——公司通過系統對產品實施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為每 種產品建立質量標準和完整的質量檢測檔案,每批次的產品均需通過公司質檢部檢驗并完 全符合國家、行業的質量標準或客戶的特殊要求。針對不同產品特性,在倉儲、配送環節 建立智能化操作體系,避免產生質量風險,并通過完善的復檢體系,及時發現有質量問題 的產品,確保產品質量。 專業化、數字化倉儲物流體系——公司自建專業化、智能化倉儲管理物流體系,合 理規劃倉儲、配送,存貨流轉效率高。通過建立全庫存二維碼數字化管理,實現倉管全流 程系統管理,大幅提高存貨管理的數字化程度和庫存管理效率。
交互方面,探索平臺與公司內部管理系統數據協同打通,實現工作流程標準化模塊化, 幫助產品、運營、銷售團隊之間形成合力,有效滿足終端客戶復雜多變的科學服務需求: (產品和運營團隊)通過專業化的數據分析、產品整理、參數分類等,將自主品牌 產品、第三方品牌產品圍繞客戶需求進行整合,形成統一、標準的產品庫,并于探索平臺 上進行展示; (銷售團隊)可提供多種產品方案(如高性能方案、高性價比方案、低成本方案) 供客戶進行選擇。在日常銷售維護及服務過程中,對客戶研發方向、歷史采購數據及行業 趨勢進行分析,掌握客戶需求;
(產品和銷售團隊)根據科研實驗所需產品的行業標準進行分析,在自主品牌產品 和第三方品牌產品庫中挑選合適的產品,形成整合方案,并根據客戶實驗進程中的需求, 不斷調整、完善方案細節; 通過客戶在探索平臺上自主下單或(銷售團隊)幫助客戶下單的方式,科學服務需 求數據沉淀在平臺上,指導(產品團隊)進行高效的創新產品研發。
疫情擾動2022年業績,疫后預計正迎來快速修復
受益于國家科研經費持續的投入以及公司業務的不斷拓展,2021 年公司的營業收入 和歸母凈利潤分別達到 21.64 億元、1.44 億元;2013-2021 年營收和利潤的年均復合增速 分別達到 41.7%/43.3%。2022 年,Q2 受上海疫情封控影響以及 Q4 疫情管控放開導致感 染高峰,公司全年業績承壓,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26.08 億元、1.25 億元,同比 增長 20.50%、-13.30%。但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減弱,我們預計公司業績正迎來快速修復; 2023Q1公司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達到6.55億元/0.25億元,同比增長12.68%/29.17%; 其中 2023 年 3 月,單月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 45%,高校市場同比增長高于 80%。
分產品來看,科研試劑、特種化學品以及科研儀器及耗材是公司目前三大主要產品板 塊。公司科研試劑板塊、特種化學品以及科研儀器及耗材三塊業務 2022 年營收分別為 8.36 億/8.84 億/7.74 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 32.0%/33.9%/29.7%,2017-2022 年的營收年均復 合增速分別為 36.9%/26.5%/32.5%。
自主品牌營收占比穩步提升。公司三大主要產品板塊,均采取自主品牌與第三方品牌 相結合的銷售方式。整體業務上,自主品牌的銷售額從 2017 年的 3.40 億元增長至 2022 年的 14.09 億元,年均復合增速 32.9%,營收占比從 2017 年的 51.2%增長至 2022 年的 54.0%。公司第三方品牌產品的毛利率在 12%-18%之間,自主品牌毛利率則在 2017-2022 年普遍維持在 26%-30%的區間;其中,科研試劑中的高端試劑自主品牌,是公司毛利率 最高的細分業務,2020-2022 年毛利率都在 50%以上。我們認為隨著公司高毛利的自主品 牌營收占比不算提升,公司整體毛利率有望隨之逐步呈現上升態勢。
分區域來看,公司正逐步在全國實現服務網絡的復制拓展和銷售規模的擴張。華東是 公司營業收入來源的主要地區,2022 年營收 18.54 億元,2017-2022 年營收年均復合增 長率達 28.3%,明顯超過國內整體科研投入增長水平。而近年來,在鞏固華東地區優勢的 同時,公司通過持續投入和完善全國的倉儲物流和服務體系;并依靠在華東地區成功的經 驗和優勢,將全國其他地區的業務覆蓋率和深度進一步拓展加強;地區營收占比上,華東 地區的營收占比從 2017 年的 80.3%降低至 2022 年的 71.1%。
客戶結構來看,企業客戶收入占比超 80%,生物醫藥和新材料是企業客戶收入主體。 公司客戶中,世界 500 強客戶超過 150 家;國內 985、211 工科高校全覆蓋;基本覆蓋了 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醫藥工業研究院等下屬的各個研究所;全國以研發創 新為核心的生物醫藥企業覆蓋率達到 80%以上;開拓了國內以新材料為核心的行業領先客 戶。公司堅持服務終端客戶,銷售收入中終端客戶占比今年來全都超過 90%。企業類客戶 是公司的收入主體,2021 年占比達到 86.36%,高校和科研院所占比 13.10%。終端客戶 中,生物醫藥、新材料是公司收入的主體,2021 年在企業類客戶中收入占比 35.55%、 39.72%。
研發持續投入,盈利能力受疫情影響短期擾動。2017 年-2023Q1,公司主營業務整體 毛利率保持相對穩定,維持在 22%左右,近 3 年呈現穩中有升趨勢;而公司凈利率近年來 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主要系費用率大幅增加所致,其中銷售費用率和研發費用率增長較 為明顯,2022 年相比于 2020 年分別增加 0.4/0.6pcts。 銷售費用率的增加,主要系銷售人員快速增長(2022 年銷售人員 410 人,相比于 2020 年增加 79%,相比 2021 年增加 29%),而疫情又影響了公司業務拓展導致營收增長放緩; 人員和費用按照年初增長規劃投入,因此營收增速受到疫情影響不及預期,對 2022 年凈 利潤率的邊際影響較大。
研發費用率增加,我們預計主要是公司圍繞制造“重”和技術“深”的戰略,持續加 大研發投入所致。中長期來看,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和上游深度合作,公司自主品牌產品持續推出,營 收占比有望不斷提升,整體毛利率將進入上行區間;另一方面,隨著公司自主品牌競爭力 和運營服務能力的不斷強化,客戶覆蓋率和覆蓋深度有望持續提升,而公司銷售人員的人均創收則有望隨之逐步提高,帶來銷售費用率的下降;而隨著規?;@現,管理費用 率亦有望下降。 “自主產品占比提升→毛利率上升”+“運營服務能力提升和規模效應,整體費用率 穩定或下降”,雙重驅動下從而帶來公司整體盈利能力的提升。
科學服務行業為研發之基石,全球市場穩定增長
科學服務行業是服務于科技創新的核心行業。國外通常把服務于科學研究的企業所處 的行業統稱為科學服務行業,這類企業通常生產科研試劑、實驗耗材或儀器設備,服務于 科學家和研發工程師的科學研究。從更綜合的角度來看,科學服務行業為從事科學研究和 生產質量控制的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提供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升級、改造、信息 化的科學服務技術解決方案,是服務于科技創新的核心行業。
全球研發經費呈穩定增長趨勢,科學服務行業市場規模預期樂觀??茖W服務行業的發 展與創新對國家科技創新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已成為當今世界科技和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 先行行業,它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根據 Statista 機構統計,2019 年全球研發總支出約 2.37 萬億美元,2010-2019 年復合增速 6%左右。 我們認為隨著各個國家均將資源集中到研發、教育等知識密集型領域,政府、企業和科研 機構研發經費的不斷增長,將持續帶動科學服務行業市場規模擴大。
全球科學服務行業市場規模預估超過 1600 億美元,未來仍有望保持穩定增長。根據 賽默飛 2020 年官網提供的投資者交流材料數據中,賽默飛預計其主要業務(生命科學解 決方案、分析儀器、專業診斷、實驗室產品和服務)所對應的全球市場空間為 1650 億美元(賽默飛市占率約 15%)。而根據德國默克 2021 年官網提供的投資者交流材料數據顯 示,預計全球整個生命科學市場的空間為 1700-1800 億歐元,并且預計未來 5 年仍能夠保 持 5%-6%的穩定增長。
中國科研支出保持快速增長,“本土化服務需求+中國制造優勢”驅動國產替代
國內科學服務市場規模呈現快速增長態勢??蒲卸耍陙韲壹涌靹撔麦w系建設和 產業升級,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和基礎研究,國家科研經費投入的持續增長(根據國家統計 局數據,2022 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 30870 億元,同比增長 10.4%, 2018-2022 年均復合增速 11.92%),將帶動科研機構及生物醫藥/新材料等企業上游科研產 品及服務需求的增加。
尤其加之政策端的持續鼓勵支持——“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 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要穩步增加基礎研究財政投入,通過稅收優惠 等多種方式激勵企業加大投入”、“要打好科技儀器設備、操作系統和基礎軟件國產化攻堅 戰,鼓勵科研機構、高校同企業開展聯合攻關,提升國產化替代水平和應用規模,爭取早 日實現用我國自主的研究平臺、儀器設備來解決重大基礎研究問題”。綜上,我們認為國 內科學服務市場有望持續受益,并將持續擴容。
海外品牌相對壟斷全球,國內市場國產替代空間廣闊。在科學服務和生物制藥上游供 應鏈領域,由于歐美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相關行業起步較早,部分企業成立時間超過 50 年, 憑借長期投入在品牌知名度、關鍵性核心、制造技術、產品成熟度等方面均處于全球領先 水平,并在全球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例如色譜填料,根據 MarketsandMarkets 的數據(轉 引自納微科技招股書),GE Healthcare、Tosoh、Bio-Rad 三家公司占據了 2018 年全球色 譜填料市場 50%的份額,形成了寡頭壟斷。
內伸:產品矩陣不斷豐富,全國客戶覆蓋和服務能力持續完善
自研+第三方引入,SKU 數量已突破 500 萬種??茖W服務行業下游客戶實驗復雜、領 域分布廣、實驗產品種類需求多,產品矩陣的豐富程度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泰坦科 技自設立以來就采取自主品牌與第三方品牌相結合的銷售方式,以便能夠提供更加豐富完 善的產品;截至 2022 年年底,公司 SKU 數量已經突破 500 萬種,相比于 2018 年的 55 萬種大幅增加;其中自主品牌 2022 年年底已經超過 20 萬種。 在生物醫藥、分析檢測等領域,公司持續導入第三方品牌,在強化與賽默飛、珀金埃 爾默、梅特勒、默克等品牌合作基礎上,持續導入 Dr.E、康寧、哈希、島津、3M 等品牌 的系列產品線。
另一方面,公司在服務過程中,通過對客戶需求的深入了解,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Adamas(高端試劑)、General-Reagent(通用試劑)、Titan Scientific(實驗室儀器、實 驗耗材)、Titan Scientific Lab(實驗家具)、Titan SRM(科研信息化)、Tichem(特種化 學品)六個自主品牌持續上線新產品;比如在合成試劑領域,2022 年以競爭導向進行新 產品開發,新增超 1 萬個 CAS 號產品,近 5 萬 SKU 產品。
探索平臺升級迭代,進一步提升客戶使用便捷性和粘性。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 網絡平臺可直接完成整個銷售流程的訂單審核、合同規范、驗貨程序、結算報銷等環節, 高效率互聯網平臺可以幫助客戶在海量產品信息中精準定位以供篩選;同時與客戶互動, 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閉環形式,可及時滿足分散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相較傳統的線下銷售 模式,科學服務具有產品繁雜、品牌多樣以及下游應用領域寬的需求特點,契合互聯網工 具的使用——終端科研客戶通過電商平臺的分類和目錄篩選,可以快速定位到自身需求的 產品,并查看產品的參數細節,大幅提高購買的便捷性,從而大量節省了科研活動之外的 時間花費。
行業內全球龍頭公司賽默飛、德國 Merck 均有相應的電商平臺;泰坦科技的“探索平 臺”在 2011 年推出,經過多年的完善與發展,平臺日趨成熟,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2017-2019 年,公司“探索平臺”的下單數量從每年約 59 萬單增長至每年約 99 萬單,銷 售額占比從 7.46%相應增長至 11.69%,呈逐年上升態勢(公司銷售訂單主要以客戶委托 下單為主,2017-2019 年占總銷售金額比例分別為 86.59%,86.58%及 82.09%,客戶多 選擇委托下單方式,主要是因為新增客戶以及原客戶采購大批量、高價值的產品時,通常 會選擇聯系公司的銷售工程師或客服,通過其進行購買和確認。而對于單價低、小批量產 品采購或者重復采購則多采用自主下單方式;這也側面體現了科學服務行業線上線下結合 的重要性)。
2021 年 10 月,探索平臺 2.0 版完成升級和改造,增添了移動端 APP 查詢訂購和倉 儲物流第三方務功能,平臺 SKU 從 85 萬增加到 350 萬,二三級目錄梳理擴充至 1226 個 細分品類,“導”、搜”、“選”、“購”和“推”功能進一步完善,并將公司的科研信息化品 牌“Titan SRM”對接到了探索平臺。與此同時,公司還推出了探索平臺的移動端 APP 和 微信小程序。我們認為,隨著探索平臺 2.0 版本完成升級改造以及移動端平臺的推出,公 司線上線下結合的服務能力將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客戶購買的便捷性和使用粘性有望提升。
倉儲物流覆蓋不斷完善,區域拓展效果顯著。對于科研和研發工作者來說,配送效率 是在購買科研試劑和耗材主要考慮因素之一;而科學服務行業的需求特點,要求平臺型公 司具備線下的強運營和服務能力。在“線下物流”模塊,公司通過募集資金,加快建設覆蓋全國重點城市的倉儲物流體系。此外,對于科研試劑和耗材的運輸而言,有著其專業的 特殊性——(1)化學有機試劑具有易燃易爆特性,部分產品需要避光運輸;(2)生物試 劑對于溫度較為敏感,存在冷鏈需求;(3)存在著大量的易碎的玻璃容器。
截至 2021 年,公司全國范圍的倉儲配送體系主體已建設完畢,形成上海總倉,華北、 華南、西南、華中區中心倉及核心城市服務倉的倉儲配送服務體系,在全國 23 個城市實 現自送,并實現隔日上門以及重要城市核心區域“每日必達”的高配送效率,更為重要的 是可以提供-20℃全程恒溫冷鏈服務。在新增的中心倉儲物流上,依據產品特性實現低溫、 無菌、無塵保存,通過 RFID 電子標簽和信息系統實智能倉儲配送。伴隨著公司倉儲物流 從華東地區向全國拓展,華東地區以外市場的銷售額在近兩年迎來了高速增長。
隨著全國各地倉儲物流的不斷完善,需要進行鋪貨,2019-2022 年,公司的存貨周轉 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相比于行業內公司,依然處于較高水平。在應收賬款收回速度 上,相比于 2020 年,公司近兩年呈現波動向上趨勢,應收賬款周轉率在 2020/2021/2022 年分別是 4.2/5.0/4.7;而在應付賬款周轉率上,公司相比同行公司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外延:加速上下游合作和整合,產業鏈價值分配潛力有望凸顯
綜合服務平臺,有望獲取科學服務行業更多上下游價值鏈分配能力??茖W服務行業下 游服務了數以萬計的研發和質控實驗室,上游對接了成百萬 SKU 的各類不同細分領域的 制造和品牌商;分散的上下游兩端,促成了綜合平臺型企業潛在的價值鏈分配機會??茖W 服務的綜合型平臺企業,如果在下游客戶整體覆蓋率和某個產品線的覆蓋深度達到一定程 度,則有機會通過合作/參股/控股上游的研發制造商等各種整合和合作形式,獲得價值鏈 再分配的契機。參考在 Thermo 和 Fisher 合并之前 Fisher 的案例,2002-2005 年期間也展開了一系 列對于產品型公司的整合,自主產品比例由 40%提升至 65%,毛利率也由 26.4%上升至 34.2%,凈利潤率則由 1.6%提升至 7.0%;而 2006 年合并之后的賽默飛,自主研發和收 購共同驅動,凈利潤增速也明顯快于營收,ROE 穩步提升,EPS 持續增厚。
產業鏈上下游不斷加速合作和整合。2021-2022 年,泰坦科技通過參股/控股,在上游 生產制造端眾多品類(化學試劑、生物試劑、儀器等)都進行了外延合作和拓展。預計未 來一方面通過深度合作或參股/控股,另一方面通過定增募投項目自建產業化研發平臺,自 主產品的寬度(應用領域和品類)和深度(產業化/工業化水平)有望持續加強。公司投資的寧波萃英、瀚海新酶、英澤生物等,則有望在實驗室場景的產品應用上與 公司形成協同,豐富了公司的自主品牌產品;同時其自身專注于產業客戶的產業化端應用, 也取得了良好的獨立發展機會。我們認為,投資和并購在有效提升公司的自主產品競爭力 和客戶服務能力的同時,有望復用公司已有平臺的客戶粘性、銷售渠道、倉儲配送運營體 系等,規模效應和盈利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推出多期股權激勵,彰顯中長期業績成長信心
2021 年 1 月公司出臺上市后首個股權激勵計劃——歸屬條件為以 2020 年營收為基數, 2021-2023 年收入增長率分別不低于 25%/56%/95%,年均復合增速約 25%。 2022 年 2 月公司進行了第二次股權激勵——歸屬條件為以 2020 年營收為基數, 2022-2024 年收入增長率分別不低于 82%/146%/232%,年均復合增速約 35%。 2023 年 3 月公司推出第三次股權激勵計劃——歸屬條件為以 2022 年業績為基數,公 司層面歸屬比例 80%的考核目標為 2023-2025 年營收增長率分別不低于 25%/56%/95% (年均復合增速約 25%)或凈利潤增長率不低于 35%/69%/111%(年均復合增速約 28%); 公 司 層 面 歸 屬 比 例 100% 的考核目標為 2023-2025 年營收增長率 分 別 不 低 于 35%/82%/146%(年均復合增速約 35%)或凈利潤增長率不低于 50%/102%/173%(年均 復合增速約 40%)。
我們認為公司作為科學服務行業具備綜合型大平臺潛力的公司,有望在疫情后迎來新 一輪的高質量成長(利潤和現金流的改善);而上述股權激勵的推出,也表明了公司對于 中長期業績成長的信心。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