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鏈接,獲取相關資料湘語文2023高三最后一課(應試72點)湘語文2023高三作文最后一課(22點提醒)
【資料圖】
1.要做“五好”學生。
復習好,身體好,休息好,準備好,心態好。
這不是多余的話,有必要啰嗦幾句,請高度重視,不要出現閃失,避免小差錯引發蝴蝶效應。
復習好:第一堂考語文,是能力之考,也是心理之戰,考好考砸影響很大。考前復習要充分,盡量不留盲點,建議考前兩天,充分安排時間復習語文,考前一天主要復習語文,提高分數也圖個安心。
身體好:近期二陽的很多,部分反應仍嚴重,盡量避免中招。
休息好:按時作息,不亂飲濃茶喝咖啡,不要打亂生物鐘。
準備好:帶齊必備證件、工具。每年都有忘帶眼鏡、文具、準考證的,弄得匆匆忙忙,難免影響心態。暴雨和交通堵塞等意外,不可不防,做好應急預案。
心態好:自信冷靜,舍我其誰,一往無前。語文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相對更大,你心里忐忑,別人也不輕松;你覺得題目難,別人也不容易。而如果發揮好,選擇題全對,作文順手,你的語文可能創造奇跡。
2022屆我教的文科班,最終考班級第一名錄取北大的,考前二模總分排全班21名;前幾屆全省語文萬分之一的同學,平時不一定成績最好。
2.考前以識記積累為主。
不盲目刷題,不刷更不糾結模擬題,尤其來歷不明的“押題卷”“壓軸卷”“終極卷”“名校內部卷”,那基本是商業化產物,忽悠外行人。若要做考前“保溫”練習,就做高考真題,比如2022年有4套真題。
6月6日晚,到考前一個小時,放松心情,不鉆研燒腦試題,保持輕松心態。建議看一些富含哲理或者輕松簡易的寫作素材,有利于調節考試情緒。
3.考前幾天的復習方向。
①文言實詞(含文化常識);②60篇古詩文背誦;③小說、散文、古詩鑒賞手法技巧;④分類素材、時評,歷次月考優秀作文;⑤自己準備若干篇范文;⑥重點常用成語。尤其建議識記文言實詞,因為這一塊過硬,做文言文題省時間,對成語、古詩詞大意甚至作文語言都有裨益。(點擊查看相關資料)
4.走馬看繁花,不過多停留。
要看的資料態度,要記的知識太多,不必糾結于某一個知識點,尤其是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
5.平和心態看“押題”。
高考作文題是幾乎押不中的,尤其它的“外衣”千變萬化,但作文主題內核一般曾出現在我們平常學習中。但哪怕似曾相識,也不要頭腦發熱,直接照搬。比如考生平時都寫過“體育精神”,但2021新高考Ⅰ卷考的是“體育之效(強弱轉換)”,不可等同。
考生對“勞動精神”也不陌生,但2019全國Ⅰ卷考的不是泛談“勞動”,而是要求寫“熱愛勞動,從我做起”的演講稿,要批駁錯誤觀點,且提出希望與建議。
6.拿到試卷先看哪里?
快速掃描試題,特別注意作文題,了解大致角度、主題。然后做題過程可能順帶喚醒、儲備相關素材與觀點,相對于在潛意識寫作,有好的靈感,就立馬記錄。
7.碰到全新題型不要慌。
2023高考語文必有新題型,可能從沒復習過,純粹考語文能力,不必埋怨老師,不必失望懊惱,平復情緒,靜心審題,憑語感答題。
比如2022年考成語填空題,幾乎沒有誰猜得到。沒關系啊,不就是考成語積累?
8.理性看待論述類題。
現代文Ⅰ(論述類等)前3道選擇題,2013、2013等年份很難(如2014年全國Ⅱ卷共9分,考生平均得分僅為2.2左右),一度被稱為“奪命九分”。
但不必焦慮恐慌,2018、2019年難度明顯降低。2022新高考I卷則很簡單,如第1題不正確的一項:D.中國古典詩論……比西方文論更有生命力;第2題不正確的一項是:B.借鑒西方詩歌并不能給本民族的詩歌帶來現代性。稍有常識就看得出,這是錯誤觀點,不看原文也能做對。2023年難度也不會大,就算難,也不要被帶壞心態。
9.論述類題是先看原文還是先看題目?
綜合近年難度,我們認為先看題目為宜,大致瀏覽下題目要點角度,讀原文會更有針對性。有的題目錯誤項明顯,則不必逐項核對原文。
10.前三小題實在要抓鬮,怎么辦?
曾經有老師主張,實在做不完,前三題難度大,就抓鬮,根據實情,有一定道理,比如都選C,或者都選D,如果運氣好,比如2019年全國Ⅰ和Ⅱ卷,你都選3個D,恭喜你,3秒鐘超過大多數花了15分鐘做題的同學,但是如果你選了3個C,就是0分(而2019年全國卷Ⅲ選3個C是6分)。抓鬮有風險,瞎蒙需謹慎,自己拿捏吧。
11.學會從原文找答案。
現代文Ⅰ的4、5兩題簡答題,遵循“從原文中找答案”的最高原則,再考慮提煉、概括、推斷,一般原文提供了答案的要點或方向。
12.“反套路命題”與“套路化答題”。
全國卷語文“反套路”明顯,讓很多答題模板失效。
但再“反套路”,也不離其宗——基本鑒賞知識、角度。
比如考小說,不外乎: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主題主旨、環境氛圍、情感態度、表現手法、結構技巧、語言風格。2022新高考I卷《江上》,“將漁夫改寫為普通漁人的文學效果”,答案設置角度分別是:人物形象、對比襯托手法、情節敘事、風格主旨。
比如詞句在文中效果,角度無非是:語境涵義、表現手法、感情態度、人物形象、文章主題、結構作用、表達效果等。2021年新高考全國Ⅱ卷《放猖》,“用多個"跑’字的用處” ,答案設置角度分別是:結構作用、環境氛圍、情感態度。
也就是說,你要適應反套路命題,不是完全憑著感覺走,而是首先要熟悉套路化的答題角度。
……
24.今年大概率再考成語填空題。
很多考生都怕這道題,能對1到2空就不錯。但也不必焦慮,這道題由語言專家命題,不會考得太偏太難,考生關聯起小學到高中的基礎積累就可以答題。
而且,如果難度大,改卷時會適當放寬,比如2022新高考Ⅰ卷的“秘而不宣”,答了“戒備森嚴”、“壁壘森嚴”、“密不透風”都考慮得分。
……
32.教你一招,避免寫著寫著偏題。
在草稿紙上寫上大字號的標題(核心詞、關鍵詞),邊寫邊看,緊扣題目來寫。
2022新高考Ⅰ卷:本手(基礎)、妙手;
2022甲卷:獨創;2022新高考Ⅱ卷:選擇·創造·未來;
2022乙卷:跨越,再跨越;
2021新高考Ⅰ卷:體育之效,強弱之辨;
2021新高考Ⅱ卷:寫“人”;
2021甲卷:可為與有為;
2021乙卷:理想與射箭;
2020新高考Ⅰ卷: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系;
2020全國Ⅰ卷:對桓管鮑感觸最深;
2020全國Ⅱ卷: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
2020全國Ⅲ卷:如何為自己畫好像;
2019全國Ⅰ卷:熱愛勞動,從我做起;
2018全國Ⅰ卷:寫給2035年的18歲;
2017全國Ⅰ卷:二三個關鍵詞讓外國青年讀懂中國……
33.切記切記:多次點題
全文不少于6次點題,開頭和結尾各1次,中間4次以上,可直接可間接。
2022新高考Ⅰ卷滿分作文《本手功夫到,妙手自然來》,文中出現“本手”10次。2010年湖南省命題作文“早”,一篇滿分作文,出現“早”字多達19次。
……
55. 注意熱門應用文體的寫作。
書信、倡議書要有落款和時間,演講稿、發言稿、辯論詞不需要落款和時間。都應有稱呼語。
高考辯論詞:“八段式”結構——稱謂問候、明示立場、界定內涵、闡釋理由1、闡釋理由2、辯證回駁、結尾重申、結束語。
倡議書:倡議背景(理由)、倡議內容、呼吁、落款
讀后感(影評、書評)的寫法:讀一層,感一層,聯系(社會或個人)實際又一層。
59. 幾乎任何一道作文題都可以正反對比論證。
同樣是出身卑微,有的人心懷悲憫,底層相恤,美德在民間,有的人一身戾氣,低層互害,弱者殺弱者。
本手練好,妙手自來,本手不穩,反落俗手。(2022年新高考I卷)
寶玉獨創,“沁”出了不一樣的芬芳,眾人借鑒、化用,不過尋章摘句,拾人牙慧。當下諸行各業,也是抄襲、剽竊之風盛行,“老干爹”“阿里媽媽”“雷碧”“星巴客”,招搖過市不赧顏。(2022年甲卷)
艱苦砥礪,弱者成其強;自卑自怯,弱弱相沿襲;濫用其強,極強變至弱。(2021年新高考I卷)
……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