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隨著氣溫升高,很多大小朋友開始貪吃生冷食物,或在外不洗手就飲食。記者從滬上多家醫院了解到,近期因發熱、腹痛、腹瀉、排黏液膿血便等癥狀來就醫的患者增多,不少患者是感染了細菌性痢疾。
上海市東方醫院感染科主任屈莉紅介紹,細菌性痢疾常年散發,多見于夏秋,是由志賀菌感染引起的腸道傳染病,患者可因食用被志賀菌污染的食物或水,與細菌性痢疾患者、帶菌者或其生活用品密切接觸等途徑被感染。
那該如何區分細菌性痢疾和普通腹瀉呢?屈莉紅解釋,細菌性痢疾的典型癥狀為畏寒、高熱,伴有頭痛、乏力、食欲減退,并出現腹痛、腹瀉,一般可在一兩天內由稀水樣便轉成黏液膿血樣便,每日十余次至數十次排便;而普通腹瀉多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或引起肛門不適。
從癥狀可以看出,細菌性痢疾自愈性差,不同于普通腹瀉多數能自行緩解或口服止瀉藥和補液后緩解,細菌性痢疾治療需消化道隔離、降溫止痛、飲食調整、補液治療等。
“人群普遍易感,其中學齡前兒童和青壯年人群尤為易感。”屈莉紅提醒,細菌性痢疾的誘發因素包括受涼、過度勞累、精神緊張、進食生冷食物、暴飲暴食等。目前尚無有效的志賀菌疫苗,預防措施以切斷傳播途徑為主——飯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注意防蠅滅蠅,在外就餐盡量不吃生冷、半生食物,少吃或不吃剩飯剩菜,水果食用前一定要洗凈。尤其遇到路邊攤可不能一邊念叨“不干不凈吃了沒病”一邊“哐哐狂炫”,警惕病從口入。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滬ICP備2020036824號-21 聯系郵箱:562 66 29@qq.com